My Blog List

Thursday, September 22, 2011

黄丝带赛后的巧遇

YRPR Logo 12011年09月22日

赛事: Yellow Ribbon Prison Run
赛日: 2011年09月18日
赛程: 10km
地点: 樟宜村——樟宜监狱

赛前纪实

  黄丝带赛事,是新加坡黄丝带计划下的一项常年活动。黄丝带计划是推动社会YRPR Elevation接受前囚犯,给与他们更新的机会。通过赛事,也为有关计划筹款。这是我第三次参赛。第一次的参与完全是跑友团老大的介绍,他当时还积极的协助募款。这两年来,我个人也以此赛事作为个人10公里最佳成绩的标准。其中一个原因是赛道较具挑战,间中有不少陡坡。(如右边GPS的海拔图显示,整个赛段起伏不停,几乎没有平地。在7公里处,在1公里距离内爬升海拔17米。)

  年初时,梦想自己能够在今年内以少过1小时的时间完成10公里。不过,这场赛事是在武装部队半程马拉松赛之后两个星期举行。在半程马拉松后的一个星期,不知是否之前赛事用尽精力,就是提不起劲来跑,在加上雨天,就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练跑。赛事的那个星期,只在星期一和星期五分别做了11公里的慢跑和5公里的速度跑。达不到之前设想,这两个星期内做两次速度跑,和一次训练强度较大的越野跑。

YRPR Route  加上半程马拉松赛后,左大腿处的肌肉比较僵硬,虽然经过好几天用滚筒按摩有所进展。但是,左腿还是不再理想状态下。所以,对于赛事成绩没有抱太大的期望,能够比第一次参赛时缔造的个人10公里最佳成绩1:05:09小时,就心满意足了(去年是1:05:43小时)。赛前以1:03小时为比较实际的目标,也没去计算这目标下的配速应该是多少。

赛程纪实

  由于是10公里赛,开跑时间相对IMG_1825的较迟,在早上7:45时。不过,为了避开封路,和可能面对的交通拥挤,我还是在清晨6:15时左右就抵达赛场。一群跑友相约到起跑点。

  今年的赛道和往年一样。从樟宜村到樟宜监狱内的草场,中间经过那一带好几个历史性地标,如几个前改造所、二战时期英军的大炮阵地、已改为博物馆的二战时期英军的小礼拜堂、和旧樟宜监狱围墙等等。

IMG_1824  赛事准时在7:45是开跑,由于事先没有制定任何配速策略,就跟着感觉跑。一开始第1公里的配速就在5:48分钟。而自己做速度跑时,一般的配速也只是在6:00左右,跑在5:45左右也只是间歇速度训练时达到的。由于赛程不断上下坡,也担心后面的上坡道减速会失去一些时间,所以前面尽量跑快一点。再加上,既然身体感觉还不错,左脚也没有大碍,我就顺其自然。心想:说不定我还能完成年初1小时内完成的梦想。

YRPR Split  事实证明,这样的配速,不可能维持太久。不出所料,在6公里时,已经2011 Yellow Ribbon Prison Run 06不能维持每公里5:45分钟以下的配速。面对速度的减慢,只有告诉自己尽量维持在每公里6:00分钟左右的配速。不过,由于前面冲刺的太快,要维持这样的配速也变成一个挑战。以上的配速图显示,7至9公里的配速就不断地上升,分别为6:07,6:08和6:10分钟。记得这一段路程,意识到自己的速度不断下降,特意锁定前面一位速度相当的跑者紧跟在后。如果,对方跑远了,或者速度放慢了,就另外锁定一个对象紧跟。否则,这一段的配速将更糟。

  这时也不断留意平均配速,注意到越来越接近6:00分钟。IMG_1830如果一超过6:00With TK分钟,我就没有希望在1小时内完成10公里赛程了。在9公里处,已经耗时53:41分钟左右,意味着最后1公里的配速必须在6:00分钟内完成,否则1小时内完成10公里的梦想就要泡汤了。因此,一鼓作气,飞步的往终点跑。越过终点线时,手表显示59:16分钟。而最终赛会成绩是59:14分钟,完成我年初的梦想。

  在终点,遇到的跑友大多都跑出好成绩,兴致都很高。由于我连续两个星IMG_1840RunBack期跑的少,累计里数不足。所以,事先计划,结束后从终点跑回起点取车。好几个人临时决定加入。虽然,我们不是按原来的跑线跑,不过在后面一段,我们得以在原有的赛道上往回跑。(左右两图,显示我们在空旷的赛道上慢跑。赛道如此空旷是因为我们往回跑。)

  当我回到樟宜海滩公园的停车场时,差不多是6公里的距离。为了累计当Tree 2Tree 1天跑21公里距离,我决定一个人在樟宜海滩公园再跑5公里,尤其是往西那一段。自己从来没有跑过。不知不觉中,我发现自己跑入一片木麻黄林中。高耸的木麻黄树,有我在德明政府华文中学六年的记忆(德明当时的旧校园就种了不少木麻黄树)。今天能在这里发现它们純是意外,林中清幽,有不少巨石和木麻黄树相伴。不过,后面这一段是在跑跑、停停和走走中完成。

赛后回顾

  这场赛事收获不少。原本不抱太大期望的赛事,却能达成年初的梦想,在少于1小时内完成10公里。在距离两个星期内,缔造了两个距离的个人最佳成绩。也意外的赛后跑入一片景致清幽的木麻黄树林,挑起早期校园的回忆。

  其实,跑步也让我到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到的地方,让我看到更多新加坡的景色。

Wednesday, September 21, 2011

伴跑

AHM Logo2011年09月20日

赛事: Army Half Marathon
赛日: 2011年09月04日
赛程: 21km
地点: 市中心

赛前纪实

  今年是第三次参加武装部队的半程马拉松了。前两次的成绩分别是2:55:19和2:29:27小时。今年希望在这一基础上更进一步。年初有想到以2:15:00小时为目标。不过,之前速度训练的次数不足,再加上进步的幅度不可能每次都那么大,退而求次,只要进步5分钟就心满意足了。

  赛前,也答应为一个跑友伴跑,协助他完成在2:30小时内完成21公里的心愿。我相信他是有能力达成这个目标,只是信心问题。在赛前两周的周末长跑练习,就和他在东海岸以赛事配速练跑一次,每公里7:00分钟左右。21公里只花了2:28小时。这是他第一次在2:30小时内跑完,他高兴不已。之前,他可能是开始时跑的太快,结果在最后阶段已经筋疲力尽,而不能在目标时间内完成21公里。这进一步印证了稳定配速(constant pace)或负数分段(negative split) (后半段跑的必前半段快)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赛程的一个重要策略。

  如此一来,我有信心伴跑会成功。问题是,自己是否能够同时争取更好的时间。赛事前几天,我就制定好当天的几个策略和跑友沟通:

  1. 前半段打算以每公里7:00分钟跑,而后半段能够的话提速到每公里6:45分钟。一来是负速分段的策略,另一考虑是赛道最后一段经过福康宁山,有一段比较陡的赛道,担心会拖延平均速度。
  2. 提前半小时到起跑点。由于赛事是由武装部队办,有不少部队组织了一营,又一营的士兵参与。他们是列队慢跑,如果在他们之后起跑,赛程中必须左闪右避的超越他们,会花费不必要的力气和时间。
  3. 除了采取去年开始间隔一个饮水站喝水的策略外,也避免在前面几个饮水站喝水。这是最近读到的一个赛事策略,因为前面几个饮水站较多的人会停留,借这个机会超越他们,挡在前面的人就较少。

赛程纪实

  赛事当天,凌晨3时15分就起身,预计在清晨4时15分抵达赛场附近热身,到达赛事附近停车场时,跑友已在附近等我。因为他的一位朋友,要和我们一起跑,但又忘了带赛事的编号标签和计时感应器,必须倒回家拿,我们就近在那里热身和等他的朋友回来。还好他朋友家离赛场不远,不会耽误我们出发到起跑点的时间。(其实,参赛前一晚,最好把编号标签扣好在运动衫上、把计时感应器系在跑鞋上、和其他一切必须用品装备好。这可避免赛事当天遗漏。)

  在起跑点,我才发现主办单位在起跑点设有竞赛和非竞赛区,竞赛区在非竞赛区之前。个人猜想非竞赛区是为那些部队组织来参加的个个营队而设的。这是我参赛三年来第一次发现有这样的安排。因为,之前两次,没有抱着争取最好成绩的心理,所以都没有提早到起跑点,也就没有发现这个区别,都傻傻跟着在非竞赛区后面排队。(之后,在脸书上看到,好几个人投诉花很多时间和气力才能越过部队参加者。有人建议部队参加者应该有另一个开跑时间。)AHM Self before Lotus

  然而,竞赛区的入口却不明显,沿着滨海艺术中心前的滨海大道步行到起跑点,是不能进入竞赛区的。而必须在艺术中心前的一个梯级下去,步行穿过桥底从另一边进入竞赛区。(右图:在滨海大道起跑点前拍,背后是滨海金沙的莲花)

  赛事准时在5时15分开跑,一开跑,由于大家精力充沛,速度都很快。我们不知不觉地跟着大家的速度跑,超越了我们原有每公里7:00分钟的配速。如下图显示,第二公里,甚至是5:38分钟。这是配速管理中常面对的问题,不知不觉地跟着大家以超越原来的配速跑,跑友和我都互相提醒放慢速度,以控制配速。

AMH Split

从以上的配速图来看,除了一开始的速度太快外,在放慢速度后,蓝线标示的平均配速逐步上升到每公里6:45分钟左右。从11公里处一直维持到18公里处。在过了福康宁山陡坡之后(19公里处),我们开始加速,最终让平均配速下降到每公里6:40分钟左右。红线标示我的平均心跳/最高心跳的百分比。

  今年的赛道和往年大不相同。往年一大半的赛程是在东海岸公园。今年经过金融区后、就转入滨海南花园、越过滨海堤坝、进入滨海花园东、沿着丹戎禺旁的公园连道进入体育场那一带、再沿尼浩大道回到市中心、之后沿着史丹福路、绕到福康宁山一圈、经国会大厦回到大草场的终点。

  原本以为,滨海南、滨海堤坝和滨海花园东的景色,必然给与大家不同的体验,也期待看一看主办单位网上称这一带将有LED照明,会是多壮观。然而,我们跑到这一段时,大约是6时左右,四周一片漆黑,完全看不到景色。所谓的LED照明,只是铺在地上用来标示跑道。由于照明不足,大家相对的必须和前面的跑友保持一定的距离,也就放慢了速度。从之前的配速图,可见在7至8公里处,配速相对的高,在每公里7分钟以上。

  由于之前,我们越过3个饮水站,我选择在靠近堤坝的饮水站喝水,在抵达饮水站前,我示意跑友,便往饮水站内挤,等我出来时,却发现丢失了跑友,看不到他们。(别告诉我,第一次伴跑,还不到一半,就要失败告终!)。还好,不一会儿他们就发现了我,我们继续往前跑。

AHM Route

  过了滨海花园东,到了丹戎禺私人住宅旁,进入公园连道时,跑道只是1米左右宽,而且照明不足。几乎是停下来走过去。

  军部办的赛事,有个优点,支援的人多势众,不只饮水站充足,而且间中有不少的打气加油的表演。然而,今年有时间目标,所以,也没有仔细的去留意他们,没有停下来拍照。

  一路上我都一直在前领跑,不时回头确保跑友能跟的上。回到市区时,我们的平均配速保持在每公里6:43左右。我示意跑友这时必须开始加速,(虽然,6:43左右的配速肯定能够完成我们在2:30小时内跑完的目标。但是,既然我们还有精力,就按我们后半段要比前半段跑的快的策略,在后半段加速)。到了大约17公里处,也就是福康宁山前的陡坡,我们速度是慢了下来。不过,还不至于太差。我也发现,我好像失去了跑友的朋友,他可能已跟不上了。我决定继续往前跑,至少跑友还跟着,并能帮他完成目标。

AHM Crossing  过了陡坡,我开始顺着下坡趋势加速AHM Last Chiong。不过还是好几次回头,确保跑友还跟着,如果距离拉远了,就稍稍放慢速度,确保他不要因为落后的太远,而没有动力跟上来。到了最后1公里,发现自己有可能在2:20小时完成赛事,决定不再等,拔腿狂奔。最终以2:20:46完成赛事。跑友也在距离我大约40秒左右完成赛事。(左上图:从国会大厦转入大操场前最后的冲刺。右上图:冲线的一刹那。)AHM With Zhong He

  赛后,就到一向来跑友们赛后的集合点——陈金声喷AHM with Creative Staff泉旁看看是否有相熟的跑友。因为,我之前就在脸书上发帖,邀请相熟的跑友见见面。结果,不负我的期望。见到了好友仲河,和几位公司的前同事。大家合影留念。

 

赛后回顾

  伴跑是不容易的,尤其是有时间目标的伴跑。不只要考虑到完成时间目标的策略,也必须不时留意跑友的位置和情况,才不至于误了跑友的心愿。相信必要时,还必须临场做些调整。看来这样的伴跑,必须对对象的实力有一定程度了解,才能在对方的现有基础上稍微推一把,争取更好的成绩。跑友的朋友之前没有和他一起跑过,所以不知他的情况。(他最终以2:33小时完成。据说跟不上的原因是脚在18公里处开始痛。)

  2:20:46小时是个人21公里的新最佳成绩,比去年2:29:27小时的成绩进步不少。虽然,没有达到年初想在2:15小时内完成的梦想。不过,在训练不足,又是在伴跑底下,能够进步超过8分钟的时间,心满意足了。毕竟,赛前比较实际的目标定在2:25:00小时以内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