赛事: | Yellow Ribbon Prison Run |
赛日: | 2011年09月18日 |
赛程: | 10km |
地点: | 樟宜村——樟宜监狱 |
赛前纪实
黄丝带赛事,是新加坡黄丝带计划下的一项常年活动。黄丝带计划是推动社会接受前囚犯,给与他们更新的机会。通过赛事,也为有关计划筹款。这是我第三次参赛。第一次的参与完全是跑友团老大的介绍,他当时还积极的协助募款。这两年来,我个人也以此赛事作为个人10公里最佳成绩的标准。其中一个原因是赛道较具挑战,间中有不少陡坡。(如右边GPS的海拔图显示,整个赛段起伏不停,几乎没有平地。在7公里处,在1公里距离内爬升海拔17米。)
年初时,梦想自己能够在今年内以少过1小时的时间完成10公里。不过,这场赛事是在武装部队半程马拉松赛之后两个星期举行。在半程马拉松后的一个星期,不知是否之前赛事用尽精力,就是提不起劲来跑,在加上雨天,就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练跑。赛事的那个星期,只在星期一和星期五分别做了11公里的慢跑和5公里的速度跑。达不到之前设想,这两个星期内做两次速度跑,和一次训练强度较大的越野跑。
加上半程马拉松赛后,左大腿处的肌肉比较僵硬,虽然经过好几天用滚筒按摩有所进展。但是,左腿还是不再理想状态下。所以,对于赛事成绩没有抱太大的期望,能够比第一次参赛时缔造的个人10公里最佳成绩1:05:09小时,就心满意足了(去年是1:05:43小时)。赛前以1:03小时为比较实际的目标,也没去计算这目标下的配速应该是多少。
赛程纪实
由于是10公里赛,开跑时间相对的较迟,在早上7:45时。不过,为了避开封路,和可能面对的交通拥挤,我还是在清晨6:15时左右就抵达赛场。一群跑友相约到起跑点。
今年的赛道和往年一样。从樟宜村到樟宜监狱内的草场,中间经过那一带好几个历史性地标,如几个前改造所、二战时期英军的大炮阵地、已改为博物馆的二战时期英军的小礼拜堂、和旧樟宜监狱围墙等等。
赛事准时在7:45是开跑,由于事先没有制定任何配速策略,就跟着感觉跑。一开始第1公里的配速就在5:48分钟。而自己做速度跑时,一般的配速也只是在6:00左右,跑在5:45左右也只是间歇速度训练时达到的。由于赛程不断上下坡,也担心后面的上坡道减速会失去一些时间,所以前面尽量跑快一点。再加上,既然身体感觉还不错,左脚也没有大碍,我就顺其自然。心想:说不定我还能完成年初1小时内完成的梦想。
事实证明,这样的配速,不可能维持太久。不出所料,在6公里时,已经
不能维持每公里5:45分钟以下的配速。面对速度的减慢,只有告诉自己尽量维持在每公里6:00分钟左右的配速。不过,由于前面冲刺的太快,要维持这样的配速也变成一个挑战。以上的配速图显示,7至9公里的配速就不断地上升,分别为6:07,6:08和6:10分钟。记得这一段路程,意识到自己的速度不断下降,特意锁定前面一位速度相当的跑者紧跟在后。如果,对方跑远了,或者速度放慢了,就另外锁定一个对象紧跟。否则,这一段的配速将更糟。
这时也不断留意平均配速,注意到越来越接近6:00分钟。如果一超过6:00
分钟,我就没有希望在1小时内完成10公里赛程了。在9公里处,已经耗时53:41分钟左右,意味着最后1公里的配速必须在6:00分钟内完成,否则1小时内完成10公里的梦想就要泡汤了。因此,一鼓作气,飞步的往终点跑。越过终点线时,手表显示59:16分钟。而最终赛会成绩是59:14分钟,完成我年初的梦想。
在终点,遇到的跑友大多都跑出好成绩,兴致都很高。由于我连续两个星期跑的少,累计里数不足。所以,事先计划,结束后从终点跑回起点取车。好几个人临时决定加入。虽然,我们不是按原来的跑线跑,不过在后面一段,我们得以在原有的赛道上往回跑。(左右两图,显示我们在空旷的赛道上慢跑。赛道如此空旷是因为我们往回跑。)
当我回到樟宜海滩公园的停车场时,差不多是6公里的距离。为了累计当天跑21公里距离,我决定一个人在樟宜海滩公园再跑5公里,尤其是往西那一段。自己从来没有跑过。不知不觉中,我发现自己跑入一片木麻黄林中。高耸的木麻黄树,有我在德明政府华文中学六年的记忆(德明当时的旧校园就种了不少木麻黄树)。今天能在这里发现它们純是意外,林中清幽,有不少巨石和木麻黄树相伴。不过,后面这一段是在跑跑、停停和走走中完成。
赛后回顾
这场赛事收获不少。原本不抱太大期望的赛事,却能达成年初的梦想,在少于1小时内完成10公里。在距离两个星期内,缔造了两个距离的个人最佳成绩。也意外的赛后跑入一片景致清幽的木麻黄树林,挑起早期校园的回忆。
其实,跑步也让我到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到的地方,让我看到更多新加坡的景色。